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乡村振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要条件,也是基础工程。乡村如何全面振兴,笔者认为,需要注意解决好目前一些乡村发展面临的村庄“空壳化”、人口“老龄化”、土地“撂荒化”、年轻人“光棍化”、政策落实“形式化”、建设“无序化”、文化“荒漠化”、人口流动过度“自由化”、环境“脏乱化”等九个方面的大问题。
一是要注意解决好一些村庄“空壳化”的问题。“空壳化”主要是指乡村人越来越少的问题。目前,乡村“空壳化”问题仍然比较突出。一些乡村虽然乡村建设不错,但缺乏人气,村子冷冷清清。尤其是一些边缘山区,“空壳化”问题更是突出。甚至有些村子,已经“死壳化”,整个村子多年无人,村子里的院落,杂草丛生。乡村振兴,人是基础。乡村振兴,不能体现为“空壳”振兴。乡村“空壳化”,一方面导致乡村振兴大量基础设施闲置浪费;另一方面,也使乡村振兴缺乏持续有效人力投入支撑。为此,在乡村振兴上,要做好留人的文章,乡村要多一些人气,要谨防村庄“空壳化”的问题。
二是要注意解决好乡村劳动力“老龄化”的问题。目前,乡村劳动力“老龄化”也是一个突出问题。从实际看,由于乡村青壮年多进城,农村实际人口“老龄化”水平应超过城市人口“老龄化”水平。从一些调研情况看,乡村务农人口目前大多在50以上年龄或60岁左右年龄。劳动力“老龄化”,一方面不利于农业现代化,由于老年人对新技术的接受能力弱,一些先进的农业技术必然难以广泛推广;另一方面,也使农业劳动力投入面临后续无人问题,十年以后,谁来务农,将可能会成为一个乡村真问题。为此,乡村振兴必须要大力鼓励年轻一代从事实际农业,为此,需要有关部门进一步完善这方面的制度和政策鼓励措施。
三是要注意解决好乡村土地“撂荒化”的问题。由于经营土地收益低于进城打工收益,再加上农村本身务农人少,一些进城打工的农民,要么无偿转让土地给亲戚或别人耕种,要么任土地撂荒。尤其一些边远山区土地,撂荒问题更为严重,包括城市周边一些乡村地区,也存在部分土地撂荒问题。土地撂荒是一个大问题,在乡村振兴过程中必须要解决好。因为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而且人多地少,人均耕地不到世界平均水平,要确保粮食安全,必须要充分有效利用好现有土地资源,决不能存在严重土地浪费问题。如何充分有效利用土地资源,应在土地制度设计上,关键是要确保实际耕种土地的人要有较高收益,而不是实际拥有土地的人有较高收益,这样会鼓励更多的人从事实际农业生产,而不仅仅是实际占有土地。另外,对土地撂荒行为也要制定有关惩罚措施。要按撂荒土地面积大小和肥沃程度以及撂荒时间长短,给予一定罚款或相关惩罚处理。
四是要注意解决好乡村年轻人“光棍化”的问题。全国乡村全面脱贫和实现小康后,乡村“脱单”问题凸显。据有关调查,全国光棍有九成在乡村。据估计,目前乡村光棍大约在2000万到4000万之间,这里相关准确数据还有待于进一步核实,但乡村光棍多,是客观存在的。乡村光棍多,危害是多方面的。一是不利于和谐家庭和和谐乡村建设。如偷情通奸多发以及父母与子女关系多紧张等,还有父母为给儿子找对象,一些父母往往还会采取儿女换婚形式,导致子女婚姻悲剧等,另外,还导致乡村高价婚普遍等。二是不利于社会稳定。诸多犯罪与光棍有很大关系。如强奸、拐卖妇女儿童等,也与光棍多有一定关系。三是也不利于经济发展。由于长期缺乏家庭约束,一些光棍好吃懒做,缺乏上进心,不努力充实自己的人力资本,成天处于混日子状态。四是也不利于人口增长。一些村子甚至出现全家光棍现象,有些家庭甚至于绝户。如何解决光棍问题,政府需要有针对性重点调查和研究,并根据各地情况因地制宜制定有效对策。
五是要注意解决好政策落实“形式化”的问题。政策落实“形式化”是指党和国家关于乡村振兴的政策在落实层面并没有体现为实质落实,而只是体现为形式落实,具体有两种主要表现。一是把乡村振兴搞成盆景振兴,只搞几个样板,供大家参观,或应付检查,并没有实现风景振兴。二是把乡村振兴搞成“数字振兴”,一些干部不到第一线从事实际的产业发展和产业谋划等,而是呆在办公室里忙于填表和造数字,搞数字游戏。如何解决好“形式化”问题,一是首先要进一步解决好干部的思想认识问题,要进一步牢固宗旨意识。二是要制定科学的考核办法,并严格执行。三是要进一步完善乡村振兴的落实制度。各地要把自身资源的优势和不足通过实实在在的调查切实搞清楚,要因地制宜落实好中央和国家的乡村振兴政策。
六是要注意解决好村庄建设“无序化”的问题。村庄建设“无序化”,具体表现有两个方面。一是农民建房无序化。农户在建房过程中,选址往往多无序随机,多是农民自主决策,胡乱布局,而且建筑风格也无序,水平不一,村庄住宅整体很不协调,另外,在建房过程中,还存在一些对公共资源的无序化侵占问题,比如,对房屋旁边公共道路的过渡挤占等,导致村庄内部诸多乱象和矛盾。二是村庄基础设施建设无序化。一些村子搞建设,缺乏整体规划,随意性很大,想拆就拆,想建就建,都是个别领导说了算,缺乏科学论证;另外,即使一些村庄有规划,也是摆设,主要供上级检查用,并没有实际执行。如何解决村庄建设“无序化”的问题,关键是政府要发挥好主导作用,尤其要做好建设规划,同时,有了规划,就要按规划严格执行。
七是要注意解决好乡村文化“荒漠化”的问题。文化“荒漠化”具体表现有三个方面。一是农耕文化的严重流失。其原因与工业化对传统农业的过度侵蚀有关。工业化对传统农业的过度侵蚀,既包括对农业合理利润的过度侵蚀,也包括对农业优秀生产方式的过度侵蚀,最终让农业本身走上急功近利和违背自然原则的道路。二是儒家孝道文化的严重流失。农村年轻人和老年人的城乡分离,使孝文化传承失去了家庭依托。在一些农村家庭,年轻人成了父母的“祖宗”,父母成了子女的仆人和服务员,婆婆成了媳妇,媳妇成了婆婆,一些年轻人还觉这很合理很自然。三是集体主义文化和公共精神的严重流失。集体经济发展的不足和公共活动的缺乏以及生产方式的原子化,也加剧了农民个体主义的心理倾向。一些农民很少关心集体事务和公共活动,别人家发生天大的事也与我无关。如何解决文化“荒漠化”问题,一是在生产方式上,要注重按照农业本身的特点发展农业,不能过度工业化;二是要大力发展农村集体经济;三是乡村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一定要齐步走,不能一条腿长一条腿短。
八是要注意解决好村庄人口流动过度“自由化”的问题。所谓村庄人口流动过度“自由化”,是指一些村庄人口流动过于放任,农民到哪儿去,干什么去,没有人管,也没有人问,极为自由。这种农村人口流动过度“自由化”,既加剧了“农村病”,如“空壳化”、“撂荒化”等问题,也加剧了“城市病”,如城市出现过度拥挤和贫民窟,社会治理成本大幅增加等。如何治理人口流动过度“自由化”,一是需要进一步创新乡村治理体制,农民外出打工,村一级也要加强管理,要进一步完善登记和报备制度,要努力实现有序流动;二是城市也要完善人口准入管理制度,比如,是否具有一定的就业技能,是否具有一定的独立生活能力,是否具有稳定的居所,是否符合城市的就业需求,是否有犯罪前科,等等;三是城市有关部门要向社会充分提供有关就业需求信息,为农民工流动提供参考。
九是要注意解决好一些村庄环境“脏乱化”的问题。一些村庄环境“脏乱化”表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是“脏”,比如垃圾随处有,污染严重等,一个是“乱”,比如乱挖乱建乱放、交通凌乱、街道凌乱等。中国要美,农村要美。农村要美,村庄环境一定要美。村庄环境要美,必须要杜绝“脏乱化”问题。一是必须要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发展决不能以破坏环境为代价,决不能以透支未来为代价。二是要实现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对破坏环境的行为要实现零容忍。三是要着力调整产业结构,产业发展要优先考虑生态效益,要努力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四是要进一步完善乡村垃圾治理制度,探索建立有效的乡村垃圾治理模式。五是对乡村厕所问题要重点治理。六是要形成一个村庄整体建设和发展规划,要把产业发展规划和生态环境保护规划以及基础设施建设规划,还有住宅建设规划等有机统一起来。
重庆中经产业经济研究院致力于为各地政府、企业提供项目策划、产业规划、产业招商、产业转型升级领域的咨询与解决方案,是国内首家专注园区经济的研究机构。由高翔院长主编的《产业地产定位解码》凝聚了上百个产业地产项目成功服务经验,近五十个招商成功案例,对产业地产八大定位系统逐一解码,是实力产业地产研究机构中经智库的最新研究成果,是国内第一本产业地产定位实践指南。中经智库深耕产业地产十年,聚焦园区发展咨询的实战性与产业发展规律研究,能够为政府、企业提供更为高效和具有前瞻性的产业咨询和实际问题解决方案,因为我们更懂产业。
来源:乡知乡见
免责声明:本平台所发布内容除原创内容及特别说明外,稿件文字及图片均来自网络及各大主流媒体,本平台对文中观点及准确性保持中立。转载内容均会注明出处,部分文章因转载众多,无法确认原作者的,仅标明转载来源,还望谅解,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