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回访以往参与过前期策划的政府园区项目,在与业主方沟通过程中了解到,园区建好后在实际运营的过程中,与当初的设想相距甚远。用他们的话说,这么好的园区,招商就要招500强企业,世界不行,国内也可以,再次也要头部企业或“专精特新”的高科技企业,通过产学研、产业投资,做优质运营,真正发挥园区价值。但结果是招商没有达到预期,也谈不上真正的“运营”,只能做基础的物业管理,苦于团队能力不足,只能从基础服务开始做好,一步一步来。
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上述现象的出现,面对这种状况如何破局?今天我们就聊聊这个话题。
首先,园区建设前期,通过产业规划明确了发展方向,但招商过程中,我们建议业主方,在面对符合产业规划的企业时,我们前期可以降低入驻门槛,引导产业聚集,先把企业铺满,然后陆续把一些企业淘汰,留下相对优质的企业。因为园区租金是收益的最大来源,优质的服务需要资金,资金不到位,服务肯定也做不到位。如果一开始园区方把门槛提高,眼里只盯准500强企业或头部企业,往往会事与愿违,你看得上的企业,企业却看不上你。如果长期空置,租金收益也受到影响,无法保证优势服务的开展。
其次,针对园区企业的产业投资,园区方苦于没有一个具备金融人才的团队,领导也不愿意冒这个风险,比起创新出错担责任宁可选择稳定保守不出错,加上产业投资实现收益的过程漫长且艰难,所以很多园区真正实现产业投资盈利的并不多。
针对以上情况从园区发展的实际出发,建议园区坚持“机构政企合一,职能政企分开,管理政社分开”的理念,在决策和管理上体现政府的强力领导,在经营服务上挖潜和发挥市场的功能,建立“决策机构一元化,管理机构行政化, 服务机构企业化”的扁平式直线职能型管委会组织结构。
一是实行以“一站式服务”、“一个窗口收”、“一个部门执法”为主要内容的管委会封闭运行机制。
实行园区财政单独核算,采取“划分收支,核定基数,超收分成,风险共享,一定几年”的财政管理体制, 这样有利于调动园区发展的积极性;综合管国土规划部门授权职能到管委会,对园区内国土规划、土地资源配置、地政执法进行理;建设、环保部门授权职能到管委会,依法对建设项目报建、招投标、施工许可证、合同管理、工程监理、建设工程竣工验收和环境保护等进行管理。
二是引进社会资金(民营资本)入股园区开发建设公司。
与园区管委会办公室两块牌子、一套班子,公司副职以上负责人由政府委派,具体管理人员和信息化、水、电等专业人员均从社会上招聘,组建一支精于管理和运营的专业团队,这样既可以将政府意图贯彻到软件园建设发展中,又能借助专业人才实施园区市场化运营。积极推进资产证券化,争取上市融资,彻底解决园区资金瓶颈。
三是组建或引进若干项目经营公司。
控股培训公司:利用园区的基础设施,和地方科研院所合作,开展园区专业人才订单培训、校企人才对接工程、外包人才批量化培训工程等业务;
参股风险投资公司:凭借信息优势,带头对园区企业进行风险投资,可以吸引外部更多的风险投资基金; 外包广告服务、市政养护、餐饮、酒店、物业管理和商业设施项目,引进社会上有专业、成熟的管理企业,不仅能为园区企业提供优质服务,提升园区整体功能,还分担了园区开发建设公司的职能,使得公司能够集中精力进行招商和建设,为园区发展服务。真正为园区发展探索出一条破局之路。
重庆中经产业经济研究院成立于2016年7月,是在重庆市民政局注册的民办非企业智库机构,通过对城市经济、区域经济、产业经济、产业集群、园区规划、企业战略发展的研究,为各地产业经济、区域经济的发展提供最优的顶层设计方案和实践指导,全力助推中国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
重庆中经产业经济研究院服务内容涵盖工业、农业、康养、养老、科技、文旅、物流、教育等领域产业专项发展规划研究,产业地产、产业小镇、特色产业园、产业综合体等项目总体定位策划研究,以及政府产业促进、产业园区招商代理、运营管理、项目可行性研究、企业发展战略研究、区域城市更新研究等其他研究领域,可为客户提供一体化全程咨询服务。
本文作者:重庆中经产业经济研究院 副院长 龙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