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新一代消费者的崛起,对商业和文旅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商业和文旅在创新的过程中,有了更多的交集。当今商业需要从场景和业态等层面去重构布局,而文旅也不再是过去单一经营模式,消费者需要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可以实现任何服务需求的场景体验。因此,再把文旅和商业割裂开来,已经不合时宜。
未来商业地产发展应实现商业繁荣地、旅游目的地和文化展示地的商旅文产业的融合发展,单一产业的封闭式发展,已远不能适应经济发展需要。
文商旅融合是近年文旅项目开发、城市更新、产业调整的目标之一,大部分城市都期望通过项目迭代升级、调整改造来建立城市新地标或新名片。中国消费者正从目的性购买转向体验型购买,这就对商业地产项目操盘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更加注重对消费者“功能性+情感化+精神化”全方位需求的满足。
一、什么是文商旅地产
地产通常有住宅地产、商业地产、产业地产、文旅地产等称呼,产业地产可归为一种商业地产,商业地产现在又逐步融入文旅概念,以便吸引客流;文旅地产一定要涉及商业方面的运作;故除住宅地产外,统称为文商旅地产,也有称呼泛地产。
二、成功的文旅项目都有哪些特点?
1、布局为首
文旅项目的打造,首先要解决规划布局问题,布局要重视长期效益,做到整体规划,滚动开发、梯次建设。尊重当地的生态环境、文化生态、生活方式,做到融入、融合、彼此适应。
2、文化为魂
文旅项目区分于普通商业项目根本的差异就在“文化”二字上,一般来说,文旅项目可分为两种,一种为先天的历史人文旅游景区,另一种则是新开发的文化旅游景区。前者拥有更强烈的历史背景,和先天积聚的文化资源;而新开发的文旅项目,则需要依托项目所在地的历史,深度去挖掘它的文化内涵,不能空谈文化。无论哪一种形式,“文”与“旅”都要紧密相连,没有牵动人心的文化内涵支撑的“文旅”是空洞虚妄的,终究会失去魅力和粘性。
3、品牌为基
一个好的文旅项目,需要有一个好的品牌形象,需要在全国有一个响亮的品牌名称。文旅项目的品牌建设,从某种意义上讲就是为文旅项目编故事、讲故事、传故事,通过故事将文旅项目的品牌传播出去,成为大家都在关注和讨论的品牌。
4、产业为链
文旅产业链,从最初单一的文化产品到最后成为内容丰富的文旅产业,要经过一系列引导、加工、宣传、集聚的演变过程。文旅项目的建设必须寻求和注入支撑性产业,通过支撑性产业的产业效应,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文旅产业可纵向或横向延伸,纵向延伸主要针对上游产业的深度开发,横向延伸重点则在新媒介的宣传渠道方面。
文旅产业链构建意义重大,是促进产业链内部的各项产业的协同发展、实现区域旅游经济和谐发展的关键所在。发展文旅游项目,要重视往产业链上下游延伸,并向高端领域衍生发展,形成自身的产业链闭环。
5、整合为网
这是一个跨界与整合的时代,只要与文旅地产生态圈相关联的,都可以大力整合,通过整合不断了解其实质,并最终会选择价值取向高的部分自己来做,从而积淀自己的品牌,在未来,拼的不仅仅是智力、实力,还有整合力。
6、商业为源
“无商业不文旅”,最后回到商业的主题上,一个成功的文旅项目,势必要将客流资源转变为强大的消费资源。文旅和商业是相互依托的,商业能给旅游添加点睛一笔,但纯粹的商业功能只会被弱化,将商业自然过渡到旅游当中,根据项目的文化特色引进新颖的业态和品牌,实现品牌创新,将产品融入到旅游当中,也可将购物与体验IP相结合,注重顾客的参与感,让顾客在欢乐轻松中产生消费,才是更高层次的文旅商业形态。
尽管市场上存在很多缺乏灵魂的文商旅项目,但还是有很多项目可以领跑全国,做到了真正文商旅融合,实现了地产转型和迭代升级,赚取了源源不断的“流量”和“留量”。
-大唐不夜城-
声光电的盛唐天街
打造仿古商业街区,历史文化古都西安具备强大的优势,坐落西安的打卡地标——大唐不夜城,就依托浓厚的历史氛围和建筑风格,在2018年对街区硬件建设和基础配套设施升级改造后,以盛唐文化为引擎撬动旅游需求,融入商业、休闲、娱乐、体验等元素,焕新成为了火爆的商业中心。
“夜游文化”和“唐文化”是大唐不夜城商业模式贯彻的主线。在夜晚依托声光电手段对街道进行渲染,每隔几十米就打造高潮迭起的沉浸夜游路线,还原长安繁花似锦,身临其境感受盛唐气象。还连续举办文化活动,文商旅深度融合,商业品质明显提升,带动周边7个商场和40个酒店客流,2000多家餐饮营收提高,整个区域土地增值及地产溢价。
-G318国道-
此生必驾的国民公路
纽约时代广场上曾霸屏一张名为《一条公路让你了解中国》的公路图片,就是G318国道。318国道起点为上海,终点为西藏友谊桥,全长5476千米,是中国唯一一条穿越最多省份的国道。在这条路上不仅会看到美不胜收的风景,还会隔绝城市的繁杂喧嚣,感受超凡脱俗的宁静。
打造G318国道的关键词是“融合”,融合五千余公里的长度,融合五千余米海拔的落差,融合五千余年各族人民源远流长的文化,也要融合现代人精神层面的寄托与向往。拉动经济需求也是318国道存在的重要意义之一。中国需要一条能够彰显国家意志和时代特性的旅游公路,来推动区域合作、产业融合,树立全域旅游联动发展标杆。
-上海百乐门-
远东第一乐府
上海除了国际化和现代化的高楼林立,还有这样一个地方,弥漫着老上海气息,旗袍、妩媚妆容、爵士乐、舞步、灯红酒绿...这里就是百乐门,既 怀旧又颇具现代风格的娱乐场所。百乐门始建于1932年,近90年经历风雨沧桑,看尽战时烽火,随着历史的变迁和几度沉浮,走向衰败没落。2017年,百乐门再度开业,重回大众视野。
尽可能多的保留原有特色是百乐门的修缮原则,踏入百乐门能重回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同时将 民国上海风情和新时代流行趋势结合,借助新媒体、互联网、5G等技术,以“新国潮”为目标,被打造成为 集品牌、平台、内容和产品的持续可发展的新国潮IP,重回时代潮头,再次成为上海文化名片和城市记忆符号。
-梵高星空艺术馆-
火爆全网的室内打卡圣地
沉浸式艺术展是随着科技进步应运而生的一种艺术体验形式,在特定空间内,采用声光电等元素,为观众营造有别于现实的场景,获得感官体验的同时与作品产生互动。梵高星空艺术馆就是以梵高作品为主题,利用空间视错觉、光影特效等高端技术,将梵高画作立体式呈现,成为一个可触摸、可置身其中、可任意玩味的4D光影沉浸式体验馆。
2015年,梵高逝世125周年,创始团队为纪念梵高,打造了第一家梵高星空艺术馆,发展至今全国旗舰店超30+,全年引流150000+游客。馆内的影像互动装置打破立体绘制与二维视觉界限,产生视觉与平衡的错觉,融合透视学、设计学、几何学及心理学的艺术形式,颠覆视触觉想象。这种体验模式更注重观众的感受,也是相比普通艺术展更能吸引大众的重要原因。
-故宫文创-
文博产业大IP
在传统印象里,故宫是古老庄严的象征,故宫文化产品也是注重历史性、知识性,缺少趣味互动性,与年轻消费群体购买诉求存在距离。博物院下属企业——故宫宫廷文化,近年来以输出传统文化为出发点,通过和不同品牌跨界多元合作,打造拥有文化底蕴的文创产品,实现故宫文化产品商业价值变现的同时,也展现了故宫的文化价值。
2017年故宫文创收入突破15亿元,营收超过了1500家A股上市公司。同时将线上线下消费渠道全线打通,以 "IP+文创+新消费"的商业模式,形成了一套完善的资本运作图,带来了更大的商业空间和产品溢价。
IP为王的时代,要想品牌屹立不倒,要触及用户兴趣点,结合品牌特性和消费者需求来制定合理的IP打造,才是商业发展之道。
三、文商旅地产未来走向
1、从以景区为重转向旅游目的地建设
现代的文化旅游已呈现出无景点化趋势,游客从景点游向全域旅游转变。全域旅游注重引入和发展多样化的文旅产品,特别是“商、养、学、闲、情、奇”等功能的开发,通过各种旅游要素的发展带动消费业态的转型和升级。
2、随着“文旅+”的不断融合发展,将产生更丰富的新型业态
文化旅游产业涉及不同产业的垂直、水平和侧向合作,包括健康产业、体育产业、文化创意、休闲娱乐、会展商贸、设备制造、教育研学等。同时,国际上受欢迎的文旅业态,如主题游乐、航空运动、露营地等,不断引进到国内,促进了文旅产业的多元化发展。
3、文化旅游产业进一步细分
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已经告别了粗狂式大杂烩发展路线,转而开始进一步有重点地细化,主要有主题公园、红色旅游、影视旅游、节庆旅游、民族文化旅游、民俗风情旅游、遗址旅游等。
4、文化旅游小镇受到追捧
文旅小镇是新时期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一个重要领域,随着特色小镇国家政策的推进落实,以文旅为主的小镇将迎来一个快速增长期。
< 结语 >
文旅商业项目的培育,应从满足居民及游客多元休闲消费需求出发,通过食住行游购娱等产业相关要素的业态化创新组合,创造多元化的消费场景并打造一站式的服务结构,升级文旅项目体验质量,并通过文旅产业带来的人气聚集与创意聚集,带动商业企业的入驻及规模化的经济发展,形成文旅商一体化的综合发展结构。
文章来源:和创摩尔
免责声明:本平台所发布内容除原创内容及特别说明外,稿件文字及图片均来自网络及各大主流媒体,本平台对文中观点及准确性保持中立。转载内容均会注明出处,部分文章因转载众多,无法确认原作者的,仅标明转载来源,还望谅解,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