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园区兴起于支持和孵化新建高新技术企业,简而言之,它是一种介于政府、市场与企业之间的孵化平台,它通过一系列新型的管理理念与资源网络,帮助新小企业发展。产业园的历史并不长,最初在某种程度上类似城市中的高新技术开发区,但是发展到如今,已经达到了基本每个城市都有至少一个产业园的程度。可以说,产业园区在某种程度上已经成为一个城市新兴、创意产业最为集中的一个区域,充分彰显着其所在地区的工业实力与文化软实力。而对于其中最具活力与特点的文化产业园,则正逐渐成为当地的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定义文化产业园
提起文化产业园,人们首先想到的便是北京的798艺术区了,这个由原国营798厂等电子工业老厂区改建如今已成为北京市地标的艺术区,虽然还谈不上是国内文化产业园的一个样板,但其或已给出了一个概念。那我们应当如何定义文化产业园呢?目前,国内外至今尚无对文化创意产业园概念的统一界定。但是,结合目前国内的行业情况,我们可以将文化创意产业园理解为由一系列与文化关联的、产业规模集聚的特定地理区域,同时依靠其独特的文化定位与园区形象,形成了集生产、交易、研发、娱乐、观光、住宿等多元结合为一体的产业园区。
同所有产业园一样,文化产业园在推动相关产业发展,提高综合优势,形成企业文化等领域上有着极大的贡献。园区内各企业互通往来,园区外则可结成同盟,这种互惠互利的相处方式,也提高了各自企业的利益。可以说,产业园的出现,进一步推动了我国加快经济建设的步伐,同时也保证了作为经济主体最重要组成部分的中小微企业的生存与发展。
产业集聚型发展模式
在这种发展模式中,上文已经提到,其重心在于产业链建设,根据产业链的不同,我们对其进行了三个分类。但是不管是哪一类产业链,其共同之处在于:一,旨在通过产业链建设,集聚上下游企业,形成根植于区域的竞合网络,在降低成本的同时形成良性竞争,最终推动产业经济发展;二,产业孵化是产业集聚发展的重要环节,在吸引优秀大型企业进驻园区的同时,注意使用各类减免措施积极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提升园区发展潜力;三,重视服务平台构建,这是留住企业的关键所在,其中包含三个平台的建设工作,一是投资融资平台,这是企业的生命之源,二是人才导入与发展平台,这是企业的立足之基,三是信息交流平台,这是企业的成长之路。
这类园区一般注重整体发展,对产业链的完整发展以及各产业链之间的互动性尤为看重,同时,在对园区内企业的支持上可以说也是不遗余力地,甚至会为了更好地满足产业链结点企业的需求,引入商业企业以满足园区企业的办公、生活以及娱乐需求。
其中,单一企业型指园区中具有单一完整产业链的产业园区,采用此种模式的一般为动漫、影视等文化产业园,其目的是快速吸引小额投资,加快资金的流转速度,但这也为后期的发展设下了障碍,一些规模或资金较小的产业园往往为了片面追求经济效益而借产业园的名义进行房地产交易,破坏了原有园区的产业平衡。
复合型指拥有多条产业链的文化产业园,由于产业链的多样化,极大地丰富园区内各主体的视界与思想,产业链中的资源、信息共享更是频繁,可以说是一种较为优质的产业园类型。然而此类产业园因为其本身定位,往往占地面积较大,对入驻园区主体的要求一般也较高,因此建立之初的规模便定格了之后的发展道路,使园区管理者在企业选择上需要十分小心与谨慎。此类园区一般需要依靠政府的帮助与支持,因此建立此类园区的一般也是近几年在政策上受到较多照顾的行业,如互联网、软件以及新兴技术类。
独立主体型同以上两种有着全然的差别,它的构成并非零散的企业或工作室,而是完全属于某个集团或企业,在产业链的安排上则完全听从于该企业的安排,从目前的发展趋势来说,此类产业园数量并不是很多,且集中于大城市中,一般设立的目的主要在于丰富企业本身的经营领域。此类产业园在资金及管理上同前两类相比有着极大优势,但易受市场波动影响,一旦遭遇较大经济危机或企业内部管理出现问题,此类产业园便会极快地衰败下去。我们可以看到,以上类型的产业园,有着产业链完整、资金投入巨大、园区规模庞大、发展时间较长等特点。同时多为地方政府与企业集团等领导,背后有着雄厚的资本与政治支持,因而能够长时间、高效率地发展。对于产业链的重视,超过了其他任何一个方面。然而这个市场目前已经接近于饱和,在未来应当还是产业消费型产业园逐渐占据主导位置,因为如今的市场是消费者主导的市场。
产业消费型发展模式
这种模式下的产业园意图在于通过产业链的建设带动大众文化消费,其文化产品的生产、设计、销售均围绕大众的文化消费需求,在始建文化产业园时,其布局就在塑造园区文化氛围之外更加注重文化的体验与消费。其特点在于:一,大众消费为其核心,渗透至与产品有关的各个环节,使大众在文化体验中消费;二,地域文化融入园区设计,其目的在于使消费者更能融入园区氛围,形成共鸣,促进消费环境的形成;三,周边环境是园区的发展基础,除了上述人为创造的特点之外,园区的建设与布局还依赖于周边环境,这也是其产业构成、服务搭建、综合定位的一大影响因素。而由各产业园消费类型的不同,又可以大致分为三类:艺术创意型、休闲娱乐型、地方特色型。
艺术创意型以艺术与创意为园区卖点,产业链也大多围绕此展开,这类园区在早期多为自发形成,后期则大多有政府或企业的介入。还有一个特点在于,此类园区多由旧厂房或旧建筑改造而成,本身就具有极强的园区风格。但是,由于此类园区多半为自发形成,因此在管理、服务上难免差强人意,同时土地使用权无法得到保障,这也就决定了它在后期无法实现完全的自由与开放,必将同政府达成某种妥协,被迫放弃掉一部分艺术性。
休闲娱乐型产业园在功能或外观上看上去更像是一个大型公园,园区内娱乐设施较多,往往见不到许多的文化公司或个人工作室,商业气息较浓厚,因此在盈利模式上要优于前一类文化产业园。受众层更加广阔,具有一定的科教或文化普及性质,因而往往能够得到更多的投资与关注。此类产业园已经逐渐脱离产业园的道路,在发展上更为自由,同时不失为一种新颖的文化传播方式,在如今新兴的一部分此类型的文化产业园里,已经形成了属于自己的独特文化,这对国内文化创意界来说,不失为一个值得尝试的方法。
地方特色型产业园可以说又能称之为一个旅游景点,属于上述所有产业园中,离工业最远,距大众最近的一类文化产业园。此类产业园的不可复制性在于,其依托于地方特有自然风光、特色物产,具有极高的观赏性与商业价值。但此类产业园在同一区域宜少不宜多,否则同质化严重,分散人流,收益下降。此类产业园在少数民族聚集地较为常见,一些有着中国传统特色、文化遗产较多的的地区近年来也在发展此类产业园。综上我们可以发现,两种发展模式下的文化产业园区都各有特点,前者更注重产业链的完整与互动,盈利模式以提供服务为主,后者则更注重消费者体验,盈利模式以产品消费为主,不管怎样,这两种发展模式在国内目前都属主流。
同时,对于大多数的产业园来说,在发展过程中往往会通过多种模式的融合来促进自身更快的发展。因此强行对产业园进行生硬的模式分类是不可行的,只能说各种模式的产生是为了适应产业园更好发展的需要。不过,究竟有没有一条适合所有文化产业园的发展道路,这个答案是肯定的,至于是一个怎样的套路,还需要国内的产业园人们慢慢摸索,大胆求证。
文章来源: 今日头条
免责声明:本平台所发布内容除原创内容及特别说明外,稿件文字及图片均来自网络及各大主流媒体,本平台对文中观点及准确性保持中立。转载内容均会注明出处,部分文章因转载众多,无法确认原作者的,仅标明转载来源,还望谅解,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